语言切换:

资讯中心
在这里,您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金源环宇的最新动态以及行业的最热资讯

储能或迎来爆发期

发布日期:2022 / 09 / 26

9月26日,国家能源局规划司副司长宋雯表示,加大新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稳步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西南水电基地以及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可再生能源电量输送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注意到,这已经是国家能源局9月份以来第二次强调,进一步推动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成并网,确保同步建成投产。

储能是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衣学东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当前国际能源变局下,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基本方向是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危机和地缘政治对全球能源转型提出迫切要求,国际能源局势变幻对我国能源安全有重要启示,即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要贯彻“先立后破”的总方针、协调好能源安全保供与“双碳”目标的关系。

衣学东认为,“双碳”目标下,要深刻认识到储能是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及高质量发展,端牢能源饭碗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的基础。随着能源转型深入推进,传统电力系统开始向数字化、清洁化、智慧化方向转型升级。新型电力系统通过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将成为我国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意义重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第二,加快储能建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双碳”目标的必要之举。目前,在全社会碳排放总量中,我国能源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较大,其中电力行业是碳排放的“大户”。电力行业减碳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必须从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各个环节发力,在电能的产、送、用全链条加大储能建设投入力度,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最大程度提高新能源发电利用效率,实现电力行业减碳目标的不二选择。

第三,加快储能建设,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中心。我国能源发展已经进入以电力为中心的发展新阶段。新型能源尤其是绿色低碳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转化为电力来实现的,所以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中必然处于中心位置,是我国端牢能源饭碗的有力保障。

以科学态度对待储能和新能源产业发展

2021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生态友好、条件成熟、指标优越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推进在建项目建设,结合地方规划积极开展中小型抽水蓄能建设,探索推进水电梯级融合改造,发展抽水蓄能现代化产业。推动高安全、低成本、高可靠、长寿命的新型储能技术研发和规模化应用。

“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源、网、荷,实现发、用、解耦的必备措施。”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术专家、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彭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电力系统以新能源为主体的特征,决定了储能将在其构建过程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应把握“十四五”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的重要窗口期,着眼集约化开发,以基地化思维入局,全面推动新能源替代行动,要大力推动流域综合能源基地建设,促进储能规模化大容量发展,将退煤与新能源发展和新型储能、智能电网建设同步推进。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院长李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将经历三大渐进式发展阶段:一是达峰转型阶段,电力系统转型思路和发展模式初步建立,新能源装机占比逐步达到50%;二是加速构建阶段,低碳电力系统路径基本清晰并积极推进,电力系统碳排放保持稳定后开始下降,部分地区新能源电量占比突破50%;三是全面实现阶段,零碳电力系统路径基本清晰,各类新技术不断突破,煤电等高碳电源有序退出,新能源电量占比超过50%并继续提高,成为电力消费主体。而无论哪个阶段,都需要储能作为基础设施的先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岳光溪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要科学认识现有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需要基础能源容量和不稳定可再生能源容量正确匹配,才能维持能源安全稳定运行,这就需要储能、灵活调峰等新技术不断突破,才能降低基础能源容量比例。岳光溪表示,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新能源的运用与储能建设的配套发展,是确保能源安全,端牢能源饭碗的前提。